摘要:經過對江西九嶺上富—奉新地區(qū)1∶5萬區(qū)域地質調查,厘定了測區(qū)的巖石地層序列及地層格架,闡明了奉新古近紀盆地演化特征;將侵入活動劃分為新元古代、晚侏羅世、早白堊世3個時期,建立了調查區(qū)侵入巖活動序列;厘定了斷裂性質、期次及先后順序,建立了調查區(qū)構造格架。查明了區(qū)域成礦地質條件和背景,系統(tǒng)總結了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探索了江南造山帶東段九嶺隆起新元古代花崗巖巖漿成因和大地構造背景、宜豐巖組構造-巖石特征及形成環(huán)境等科學問題。
(1)確定宜豐—景德鎮(zhèn)構造帶的北界。區(qū)內宜豐巖組是一套以碎屑巖為主夾火山巖(細碧巖、石英角斑巖等)的變質巖系,其中的碎屑巖具有變質粉砂巖與千枚巖組成的韻律層理,局部發(fā)育水平層理,形成于弧后盆地構造環(huán)境。根據(jù)前人1∶25萬上高幅、江西省地質志資料,結合本次在下觀幅觀察到的接觸界線關系,確定了宜豐巖組和新元古代花崗巖之間為先侵入后逆沖推覆的接觸關系(圖1、圖2)。提出宜豐—景德鎮(zhèn)構造帶的北界應從橋西—汪家圩南移至宜豐—村前一帶。
圖1 新元古代九嶺巖體與宜豐巖組呈侵入接觸關系
(下觀幅D4348)
1—宜豐巖組硅化角巖化絹云千枚巖;2—九嶺序列花崗閃長巖;3—接觸面及細粒邊;4—侵入面產狀
圖2 新元古代九嶺巖體與宜豐巖組呈斷層接觸關系
(下觀幅D4320)
(2)查明了奉新盆地古近紀地層鄭家渡組和奉新礫巖巖性組合及沉積環(huán)境。其沉積相可劃分為沖積扇扇根相、扇中和遠端,局部發(fā)育辯狀河及局限湖泊相,提出奉新紅盆地經歷了斷陷、抬升遷移、消亡3個演化階段(圖3),始于始新世,消亡于漸新世。
圖3 奉新盆地沉積演化發(fā)展階段略圖
1—新元古代雙橋山群;2—九嶺花橋巖體;3—鄭家渡組下段;4—鄭家渡組上段;5—奉新礫巖;6—控盆(正)斷層;7—地質界線;8—剖面線
(3)獲得九嶺巖體中暗色微粒閃長質包體鋯石U-Pb年齡為833Ma,提出這類包體代表九嶺地區(qū)..階段巖漿侵入活動這一新認識(表1)。結合野外侵入接觸關系及本次新獲得的833~780Ma的LA-ICP-MS鋯石U-Pb年齡,將九嶺地區(qū)新元古代花崗巖演化劃分為4個階段,并對其巖漿侵位機制、成因、構造背景、構造巖漿演化特征進行了總結,認為其形成于后碰撞構造環(huán)境。
表1 調查區(qū)新元古代花崗巖演化階段劃分表